软件测试机构进行代码审计时用什么软件检查代码?如何进行?

2025-11-12

代码审计 (33).jpg

第三方测试机构与代码审计

一、软件测试机构进行代码审计时用什么软件检查代码?

当软件测试机构接受委托,对一款软件的核心——源代码进行安全性、合规性和质量审查时(此过程称为代码审计),他们绝不会仅仅依靠程序员的“火眼金睛”逐行阅读。在当今复杂的软件环境下,专业工具的辅助至关重要。这些工具通常被称为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(SAST)工具
顾名思义,“静态”是指在不实际运行程序的情况下,直接对源代码进行分析。SAST工具如同一位不知疲倦、规则明确的超级代码审查员,能够系统性地扫描代码仓库,找出潜在的问题。那么,这些软件具体有哪些?它们又如何分工呢?
1. 商业级全能型工具:企业级安全的重型武器
这类工具功能强大,支持多种编程语言,集成了庞大的漏洞规则库,并提供完善的管理平台。它们是大型企业和专业安全机构的首选。
  • 代表产品Checkmarx、Fortify、Veracode 等。


  • 特点
    • 深度分析:不仅进行语法检查,还能构建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,跟踪敏感数据(如用户输入)在程序中的传递路径,从而发现诸如SQL注入、跨站脚本(XSS)等深层安全漏洞。


    • 高精度规则库:内置数千条安全编码规则,并能持续更新以应对新威胁。


    • 集成与流程化:可以集成到CI/CD流程中,实现自动化安全扫描。



  • 适用场景:大型项目的全面安全审计、需要与开发流程深度结合的持续安全检测。


2. 开源/免费工具:灵活高效的轻骑兵
开源社区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安全扫描工具,它们虽然可能在易用性和支持上略逊于商业工具,但其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补充。
  • 代表产品
    • SonarQube:一个优秀的代码质量管理的开源平台,不仅能检查安全漏洞,还能重点关注代码的“坏味道”、重复代码、复杂度等质量指标,是提升代码整体健康度的利器。


    • SpotBugs:主要用于Java代码,擅长发现代码中的潜在bug。



  • 特点:免费、灵活、社区活跃。专业审计人员常会组合使用多种开源工具,取长补短。


3. 特定语言/框架的专用工具
有些工具为特定的语言或框架量身定制,因而更具针对性。
  • 代表产品
    • ESLint:针对JavaScript的静态检查工具,通过自定义规则可以有效发现安全问题和代码风格不一致。


    • Bandit:专为Python语言设计的安全扫描器。



4. 工具的结合使用
专业的代码审计绝不会只依赖单一工具。审计人员通常会搭建一个“工具链”:例如,用SonarQube 作为质量基线扫描,用Checkmarx 进行深度安全分析,再用ESLint 对前端代码进行精细检查。这种组合拳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漏报和误报,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。
重要提示: 工具再强大,也只是辅助。它会产生大量的“疑似”问题(包括误报),最终的确认、风险定级和修复建议,必须依靠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进行人工分析和判断。工具提供“线索”,专家做出“诊断”。

二、软件测试机构如何进行代码审计?

了解了审计工具后,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是:专业的代码审计是如何一步步开展的?它绝非简单的“工具扫描+出报告”,而是一个严谨、系统的工程过程。通常,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关键阶段:
第一阶段:准备与设定目标
在接触任何代码之前,审计团队必须首先明确目标。
  1. 需求沟通:与客户深入交流,明确审计目的。是全面安全体检?是针对某个模块的深度挖掘?还是为了满足某项合规标准?


  2. 环境准备:获取完整的、指定版本的源代码、依赖库列表和技术文档。


  3. 工具配置:根据项目的技术栈,选择和配置上述的SAST工具,设定好扫描规则。


第二阶段:自动化工具扫描与初步分析
这是工具大显身手的阶段。
  1. 全量扫描:运行SAST工具对整个代码库进行扫描。这个过程通常是自动化的,可能会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。


  2. 结果导出:工具会生成一份包含成千上万个“发现项”的原始报告,其中混杂着高危漏洞、低危问题、代码规范警告以及大量的误报。


第三阶段:核心环节——人工审计与分析
这是最体现审计团队专业性和价值的阶段,也是区分普通扫描和深度审计的关键。
  1. 筛选与去噪:审计专家会逐一审查工具报告的每个问题,利用其经验排除明显的误报,将真正的风险点筛选出来。


  2. 深度溯源分析:对于确认的真实漏洞,专家会进行手动代码跟踪,理解其触发上下文、数据流路径,评估其真实的利用难度和潜在影响。例如,一个SQL注入漏洞,是否真的能被外部输入触发?会造成多大损害?


  3. 业务逻辑漏洞挖掘:这是工具完全无法覆盖的领域。审计人员会像黑客一样思考,分析应用程序的业务流程,寻找如权限绕过、金额篡改、逻辑缺陷等设计层面的问题。这需要深刻理解代码背后的业务意图。


  4. 架构与代码质量评估:除了安全,还会评估代码的可维护性、扩展性、是否存在性能瓶颈等。


第四阶段:报告撰写与修复沟通
审计的最终价值要体现在可行动的报告中。
  1. 撰写审计报告:报告不会只是漏洞列表的堆砌。一份专业的报告应包括:
    • 执行摘要:向管理层直观展示整体风险状况。


    • 漏洞详情:对每个确认的漏洞,提供详细描述、风险等级、位置、漏洞代码截图。


    • 修复建议:提供清晰、可操作的修复方案,而不仅仅是指出问题。



  2. 结果解读与沟通:与开发团队开会,讲解审计发现,解答疑问,确保他们理解问题的严重性和修复方法。


  3. 复测:在开发团队修复漏洞后,进行针对性复测,确认问题已正确解决。


总结而言,专业的代码审计是一个“人机结合”的深度过程:自动化工具提供广度,实现全面覆盖;安全专家提供深度,实现精准打击。 两者缺一不可,共同守护着软件代码的安全与质量生命线。





标签:代码审计、第三方软件测试机构

阅读0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微信加粉
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