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软件测试报告找谁提供?
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,软件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。而测试活动的最终成果,往往凝结在一份至关重要的文档——软件测试报告之中。这份报告不仅是产品质量的“体检报告”,更是项目决策、上线发布、项目验收甚至申请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。那么,当我们需要这份报告时,究竟应该找谁获取呢?答案并非唯一,主要取决于您的身份、目的以及测试的执行方。对于绝大多数软件开发公司而言,软件测试报告的首要和常规提供者是其内部的测试部门或质量保证(QA)团队。
适用场景:日常版本迭代、内部质量评估、开发团队自检。
流程:测试团队在完成预定的测试计划(如功能测试、性能测试等)后,会编写测试报告,并提交给项目经理、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。
报告特点:这类报告通常更侧重于过程细节和缺陷分析,用于指导开发人员进行修复和优化,是团队内部沟通和持续改进的基础。
当软件测试报告用于以下“对外”的严肃场合时,通常需要由具备中国计量认证(CMA)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提供。
项目验收:尤其是政府、国企或大型企业的招标项目,招标文件常明确要求提供CNAS资质的测试报告。
软件产品登记:向软件行业协会等部门进行产品登记时。
政策申报:申请政府项目资助、退税(如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)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。
司法证据:在涉及软件质量纠纷的法律诉讼中,第三方报告具有更高的公信力。
报告特点:具有法律效力,公正、客观、权威。报告上会加盖CMA/CNAS章,其结论更易被外部机构采信。
如果您是软件的需求方(甲方),将项目外包给开发公司(乙方),那么软件测试报告的提供方通常是乙方公司的测试团队。这份报告是项目交付物的重要组成部分,用以证明其交付的软件达到了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。作为甲方,您应在合同中明确要求乙方提供完整、规范的测试报告。
对外验收、申报、证明 -> 找具备CMA/CNAS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。
作为甲方验收项目 -> 在合同中明确要求乙方(开发方) 提供。
明确您的需求目的,就能准确地找到对的报告提供者,避免因报告来源不当而导致的时间和经济损失。二、软件测试报告多久可以完成?
“我的测试报告什么时候能好?”这是项目经理、产品经理和客户最常问的问题之一。然而,软件测试报告的完成时间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答案。它更像是一个变量,受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。简单回答“三天”或“一周”是不负责任的。要理解这个时间,我们需要将其分解来看。报告的撰写时间只是整个测试周期的最后一步。真正耗时的是报告背后的测试执行过程。因此,完成报告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:
简单功能验证:如果只是对某个小功能模块进行验证测试,可能1-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测试并出具简要报告。
全面功能测试:对一个新版本进行全量功能回归测试,通常需要1-2周。
性能测试:包括测试脚本准备、场景设计、测试执行、问题定位和调优复测,一个完整的周期可能需要1-3周甚至更长。
安全测试:渗透测试等也需要详细的时间进行漏洞挖掘和验证,通常需要数天到一两周。
兼容性测试:需要覆盖的浏览器、操作系统、设备型号越多,时间越长。
这是一个极大的变数。如果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很少且级别较低,测试和回归验证会非常顺利。但如果发现了大量致命(Blocker)或严重(Critical)缺陷,流程将会被中断:
这个“修复-验证”的循环可能进行多个回合,导致测试周期被大幅拉长,从预计的一周延长到一个月也是常有的事。
内部简易报告:可能只是一个模板化的文档,填充测试结果和缺陷统计,几小时或一天即可完成。
正式/第三方报告: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编写,包含详细的测试环境描述、用例设计、结果分析、风险建议等。撰写、校对、审核、盖章流程严谨,仅编写报告本身就可能需要2-5个工作日。
敏捷迭代下的快节奏测试:针对某个小功能的验证,可能1-3天内就能有结论。
标准版本发布测试:涵盖主要功能的回归测试,通常需要1至2周完成测试并出具报告。
大型项目或第三方权威报告:包含全面功能、性能、安全测试的完整周期,从启动到出具加盖公章的正式报告,通常需要3周到2个月不等。
最有效的方式是与测试负责人(如联系柯信优创第三方测评公司及其实验室)进行详细沟通,并提供以下信息:
测试目标:希望进行什么类型的测试(功能、性能等)?
柯信优创的测试经理会根据这些信息评估工作量,为您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测试计划、时间表和测试费用。记住,好的测试需要时间打磨,一份仓促完成的报告,其价值可能大打折扣。给予测试充足的时间,本质上是对软件产品质量的投资。
标签:软件测试报告、测试周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