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付测试
在项目交付阶段,甲方出具的测试报告是验证系统/产品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的核心文件,既是验收依据,也是风险管控工具。其内容框架需兼顾技术严谨性与管理可读性,通常包含六大核心模块,形成“需求-测试-结论”的完整证据链。
1. 项目背景
简述项目发起原因、业务场景及甲方核心诉求。例如:“为提升供应链效率,甲方委托乙方开发智能仓储管理系统,需实现库存实时可视化、自动化补货预警等功能。”
2. 测试范围
以清单形式界定测试对象,包括功能模块(如入库管理、出库调度)、性能指标(如并发处理能力、响应时间)、兼容性要求(如浏览器、移动端适配)等。某金融系统测试报告明确列出“覆盖核心交易、风控决策、清算对账等12个模块,性能测试需模拟5000用户并发”。
3. 测试目标
直接引用合同条款或需求文档中的关键指标,如“系统需支持10万级SKU管理,库存准确率≥99.99%”“API接口响应时间≤500ms(95%线)”。
1. 硬件环境
详细记录服务器配置(CPU、内存、存储)、网络拓扑(带宽、延迟)、客户端设备型号等。例如:“生产环境采用4台8核32GB内存的云服务器,数据库分库分表部署,网络带宽1000Mbps”。
2. 软件环境
列出操作系统(CentOS 7.6)、中间件(Tomcat 9.0)、数据库(MySQL 8.0)等版本信息,确保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一致。
3. 测试工具
说明使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(如Selenium、JMeter)、性能监控工具(如Prometheus、Grafana)及安全扫描工具(如Nessus、AppScan)。某电商系统测试报告显示:“使用JMeter模拟2000用户并发,通过Fiddler抓包分析接口响应”。
1. 功能测试
采用等价类划分、边界值分析等方法设计测试用例,记录通过率。例如:“用户登录模块共执行56个测试用例,通过54个,未通过2个(密码错误提示不清晰、验证码过期无重试机制)”。
2. 性能测试
提供压力测试、负载测试、稳定性测试数据,绘制性能曲线图。某政务系统测试报告显示:“在3000用户并发时,系统响应时间从2.1秒升至4.3秒,CPU使用率达85%,需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”。
3. 安全测试
列出渗透测试发现的漏洞等级(如SQL注入、XSS攻击)及修复建议。某医疗系统报告指出:“发现3个高危漏洞(未加密传输敏感数据),已要求乙方在3个工作日内修复”。
1. 缺陷统计
按严重程度(致命、严重、一般、提示)分类统计缺陷数量,并计算缺陷密度(缺陷数/KLOC)。例如:“共发现42个缺陷,其中致命缺陷0个,严重缺陷3个(涉及资金计算错误)”。
2. 问题跟踪表
以表格形式记录问题ID、描述、影响范围、修复状态及验证结果。某制造企业ERP系统测试表显示:“问题ID-20230815-001(生产工单无法生成)已修复,验证通过”。
1. 结论
直接给出“通过”“有条件通过”或“不通过”的判定。例如:“经测试,系统功能覆盖率100%,性能满足峰值5000用户并发要求,安全漏洞已修复,建议通过验收”。
2. 改进建议
针对非关键缺陷提出优化方向,如“建议增加操作日志审计功能”“优化移动端页面加载速度”。
1. 测试用例清单
提供关键测试用例的输入、预期结果及实际结果。
2. 原始数据截图
附上性能测试曲线图、安全扫描报告截图等。
3. 法律声明
注明报告仅对当前测试版本有效,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传播。
一份合格的甲方测试报告需做到“数据可追溯、问题可复现、结论可辩护”,既能为项目验收提供技术依据,也能为后续运维优化指明方向。随着DevOps理念的普及,未来测试报告将更强调“持续验证”与“实时反馈”,推动项目交付从“一次性验收”向“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”演进。
标签:交付测试、甲方交付